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蒙古族的长调,是他们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象征着草原音乐的鲜明特色。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之一,长调在牧区广泛流传。其音乐特点显著,音调高昂,音域宽阔,旋律优美且富有变化,节奏自由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长调的曲式结构常见于上下句的乐段,甚至有复乐段和多乐段的联句体,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通常以两行为一段,通过韵步的重复唱法展示丰富的韵律。
在词调分类上,长调指的是一种较长的词调形式。早期文献中,小令指58字以下,中调为59至90字,而91字以上的被称为长调。尽管唐代有人将长调与七言诗等同,但现代通用的定义主要基于历史传统。长调的旋律悠长,词少腔长,歌词常描绘草原、动物和自然景色。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齐唱、对唱和合唱等,甩腔和华彩拖腔是常见的装饰手法。
长调在蒙古族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庆典和仪式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婚礼、节日庆祝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其音乐特点如装饰音丰富、旋律流动性和宽广音域,反映了牧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阿拉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科尔沁等地的长调民歌作品如《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辽阔的草原》和《小黄马》等,都是长调艺术的瑰宝。
诗调体式之一。前人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的为长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明课本《类编草堂诗余》中以91字以上者为长调,似无根据,但因已通行,所以一般皆沿用之。唐代也有人认为“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例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水龙吟”、“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等。长调最长的在二百字以上。例如《啼莺序》有二百四十字,可以称做已知的最长的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