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3小时前
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一种机制,它在1950年代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提出。然而,这一模型在当时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直到1957年,Matthew Meselson和Franklin Stahl在加州理工学院设计并实现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以证明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
在实验中,Meselson和Stahl首先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中,使得细胞内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中的氮原子。然后,他们添加了大量14NH4Cl和各种14N的核苷酸分子,使得细菌开始摄入14N。这样,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应该标记为15N,而新生的DNA则未标记。接下来,细胞继续生长,而Meselson和Stahl在不同时间提取DNA分子并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最后,他们获得了每行由实验代码、小图片、峰状谱和一个叫做generation的数字组成的序列。这个数字反映了从加入氮14开始,细胞进行了多少次,对应于DNA复制的次数。左边的黑色带状图案反映了样品中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想象一下,这列小图片是一组叠置的离心管,管口向左排列。随着细胞,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向左迁移。
实验结果表明,当细胞一次时,只有一个DNA带,这否定了全保留机制,因为它预测DNA复制应该生成一个全新的DNA双链分子,一半是“全老”(双链都完全只含15N),另一半是全新(双链都完全只含14N)。然而,实际结果是,DNA带的密度介于两者之间,相当于一根链是14N,另一根链是15N。经过大约两次复制后的DNA样品(generation=1.9)在离心管中显示出强度相同的两条黑带,一条的密度和generation=1时相同,另一条则等同于完全是14N的DNA。
这样的结果与半保留机制的推测完全吻合,证明了DNA复制是半保留的。Meselson和Stahl的实验解决了DNA复制机理的争论,为基因学和基因组学在随后的五十年里取得了重大突破铺平了道路。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