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5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5小时前
一窠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安石榴》中,一窠指的是栽种石榴时,将三月初选取的直径约大拇指粗的枝条,每长一尺半剪断,枝枝条共为一窠,烧掉枝条底部两寸。这里的一窠是指一组枝条。
在唐代王建的《宫词》中提到的一窠,指的是被赐给的红花,具体是指红花植物踯躅。而在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卷一中,则描述了扬州某人堂前的杏花一窠,其树冠很大,但花朵繁多却结不出果实。这里的一窠指的是树木。
在唐代白居易的《秦吉了》诗中,一窠被用来形容巢穴,描述了鸢鸟抢夺乳燕巢穴时,乳燕被覆,母燕双眼被啄伤的情景。在苏涣的《变律诗》中,一窠则是形容毒蜂巢,高挂在恶木枝上。这里的一窠同样指巢穴。
另外,在唐代唐求的《赠行如上人》诗中,一窠则被用来形容香炉。旧时烧香时,会将香末放入方铜炉中,用模具将香末压制成类似印信形状,点燃后散发出香气。这里的“一窠”指的是香炉中压制成的香形。
综上所述,一窠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其含义涵盖了丛、树、巢和香形等多种含义,展现了古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