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历史上的十大恶性逼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6 09: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6 18:30

一、最具代表性的逼仓案例——327国债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国债期货市场鼎盛期的标志性事件。1995年,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但空方主力在封盘失败后违规大量透支交易,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327合约暴跌3.8元,开仓多头全线爆仓。最终,事件被宣布为无效交易,违规者被逮捕入狱。国债期货的严重透支交易是对市场的极端操纵,这种行为遭到市场的普遍不满,相关人员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事件直接触发监管层加强风险管理,市场逐步推出各种制度措施。

二、粳米事件——顺应逼仓典型

粳米期货事件发生于1994年7月至10月间,市场双方因对国家宏观平抑粮价与自然灾害影响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判断分歧。期货价格上涨和多逼空迹象出现,交易所虽采取了停市、持仓等措施,但无法抑制粮价上涨。会议后,粳米期货价格连续四天跌板,但交易所公布缩小涨跌停板额及取消最高限价的消息后,价格再次出现连续涨停板现象。最终,转发暂停粳米期货的请示,该期货退出历史舞台。粳米期货逼仓表面上看有基本面支持,但这种心理助涨了期货和现货价格,有关方面采取了关停措施以保持粮价稳定。

三、棕榈油事件——反常的逼仓方式

历史上,中国风险事件大多以多逼空方式出现,而棕榈油事件却以空逼多的方式呈现。1995年,某券商资金与力量庞大的进口商在中商M506合约上展开对峙,基本面条件对多头不利,加之风险及不利的现货市场,多头只能选择平仓离场。期货市场的下跌压力使价格从9300元/吨下跌至7200元/吨。棕榈油506合约成为空逼多的典型案例。

四、籼米事件——对市场操纵者进行处罚的先例

籼米事件,又称“金创”事件,是将风险事件与期货经纪公司联系在一起的特殊案例。1995年,广联交易所籼米9511合约价格在影响下回落,多头不甘心被套,利用注册仓单较少的消息强拉籼米9511合约期价,价格在三个涨停板后回到3050元/吨附近。随后,市场多头遭遇现货保值商的抛压,期货市场在高位振荡。最终,交易所对违规操纵者进行了处罚,并宣布合约协议平仓。籼米事件开创了中国期货交易所在合约交易中对违规操纵者进行处罚的先例。

五、“天津红”事件——成为逼仓经典的案例

“天津红”小豆于1994年9月上市,逼仓事件发生在507合约上。多头在价格回落至3800元/吨附近时策划一轮逼仓行情,大量收购现货并在期货市场上大量买入,导致价格在六月初被强拉至5151元/吨。随后,交易所提高保证金以抑制过度投机,但难以控制局面,最终只能通过终端停机和停市方式要求双方平仓。天津红小豆逼仓事件以其典型性表现,包括逼仓手法与国际市场逼仓定义一致、小品种特征、交易制度不完善等,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六、胶合板事件——奇异的协议平仓

胶合板事件中,交易所于1996年6月13日主持协议平仓,空头以44.20元/张、多头按45.20元/张平仓,中间价差由交易所风险金补偿。这种协议平仓价格的制定,显示出交易所因监管无力而寻求双方满意的妥协结果。协议平仓价的设定影响了交易所的取向,使得多头成为最大赢家,而交易所和空头成为受害方。

七、豆粕事件——交易所短视加剧风险

豆粕期货在广联所上市至1998年,期间出现了三次逼仓行情。广联所的金创事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中逼仓行为的风气,投资者的理性信念仍然不变,交易所为活跃市场的一些做法也助长了风险事件在豆粕品种上接连发生。这种做法为逼仓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交易所对多头挤占交割仓库现象并未采取任何制止措施。

八、咖啡事件——小品种及制度性缺陷

咖啡期货是一个小品种,其逼空和逼多行情源于交割月最后交易日的结算价强制平仓制度。中商所F605合约的逼仓将价格推至主力4221元/百公斤,引爆了空头投机者并带来了进口1.7万吨咖啡用于交割。这一事件导致F607、F609合约逼多行情的出现。咖啡期货最终以多逼仓占主导,体现了品种规模过小和持仓增加程度对逼仓行为的影响。

九、连玉米事件——基本面配合的逼仓

连玉米C511合约价格的上涨并非没有基本面对应,但市场环境对玉米期货的上涨极为不利。大量投机资金聚集玉米市场,加剧了现货市场的紧张情况。九五年五月十五日,C511合约创下2114元/吨的天价,高出当时现货价600元/吨。在从东北调运100万吨玉米入关平抑价格以及采取其他一系列措施规范期货市场后,连玉米的涨势才得到抑制。这一事件说明,即使具备发现价格意义的品种也不能幸免于风险事件,预期的过度成分会导致方面风险以及交易结算方面风险。

十、橡胶事件——多头不败的顺势逼仓典型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橡胶市场的长期熊市。海南中商所却在此背景下酝酿多逼空行情。中商所橡胶市场上双方争执于11200—11400元/吨,持仓不断增加至20万手以上。七月期价拾级上涨,最终在交易所的干预下,多逼空行情失败,多头协议平仓惨重,空头成为价格下跌风险的承担者。这一事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促使后来寻求解决逆势逼仓带来的风险问题的努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