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胃管有哪几种方法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临床上,需要胃肠减压或经胃管喂养的患者,需要置入胃管。胃管首先通过鼻腔,然后到咽部,再经食道,最终到达到胃部。那么,插胃管有哪几种方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插胃管有哪几种方法?
1、70°角右侧卧位法:
1)适用对象:
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伴有舌后坠的患者。
2)具体操作:
患者平卧时先测好胃管所需长度,然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脸面与床面呈70°角,操作者在患者右侧下胃管。
3)优点:
先仰头后托头平卧位插管法不适用于伴有舌后坠的患者,这个方法则适用于有舌后坠的昏迷患者;确认胃管是否盘曲在胃内时容易抽出胃液(因为右侧卧位时胃液高度较高)。
2、先仰头后托头法:
1)不适用对象:
舌后坠、脑出血急性期及颈部损伤患者。
2)具体操作:
取半卧位或仰卧位,测量所需胃管长度,用胶布标记,所需插入胃管部分全部充分润滑,清醒患者先嘱其仰头待胃管末端进入口咽部(约已插入15 cm)后再嘱其压低头部使下颏尽可能靠近胸骨柄;对昏迷患者先去枕托颈使其抬头,待胃管末端进到会厌部再托起其头部使下颏尽量靠近胸骨柄,然后下胃管。
3)优缺点:
优点是下颏靠近胸骨柄可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从而使下管更加顺利,缺点是对有舌后坠的患者不适用,可能增加脑出血急性期、有颈强直患者原发病风险,对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气管套管脱出。
3、向前、向上提拉下颏法:
1)具体操作:
常规插入10-15 cm后助手用食指、中指勾住患者的下颌角向上提、向前拉,使下齿槽超过上齿槽1-1.5 cm,操作者感到胃管前端阻力消失继续下胃管。
2)优缺点:
优点是一次插管成功率较高,对昏迷患者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尤其适用,缺点是费力。
4、胃管退后法:
1)适用对象:
昏迷、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
2)具体操作:
对有咳嗽反射的患者,胃管插入20-24 cm引起咳嗽时,将胃管退后1-3 cm,待咳嗽停止后于吸气末一瞬间快速继续下管;对咳嗽反射消失的患者,下管20-24 cm感到有轻度阻力时将胃管退后1-3 cm,再用一手拇指轻推喉头,于吸气末瞬间下管。
5、侧位拉舌法:
1)适用对象:
昏迷或有气管切开的患者。
2)具体操作:
常规下胃管到口咽部,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患者的舌头拉出,对同时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当胃管下到咽喉部以下2-4 cm(气管切开部位)感到阻力增加时,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向外拔出0.5-1 cm,胃管末端过了气管切开部位后再将套管还位。
3)优点:
大大增加了舌后坠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
6、一口量法:
1)具体操作:
卧位抬高床头15-30°,常规下胃管14-16 cm时,左手扶胃管,右手用注射器向患者口腔内注水5-8 cm,趁吞咽反射时下胃管。
2)优缺点:
优点是减少粘膜损伤,缺点是给水太少不会引起吞咽反射,如果向口腔内注水太多或太快会引起呛咳,对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不适用。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插胃管有哪几种方法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医疗卫生的知识。请您多多关注倍领安全网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