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传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4 17:1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9 01:18


关于中国人何时开始使用藏书票的具体时间并未有明确的说法。然而,有记录表明,在1914年前后,留美学生关祖章制作并使用了一枚早期的藏书票。这枚票面描绘了一位古代书生在满室书籍中阅读的场景,充满古风,上方署名“关祖章藏书”。除了关祖章,戏剧家宋春舫也有使用藏书票,票面标有“褐木庐”书斋名,同样带有传统文人的情味,估计制作于上世纪初。



在二三十年代,许多作家和艺术家也使用藏书票,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唐英伟等,他们制作了风格独特、构思巧妙的藏书票。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藏书票在中国并未广泛流传,仅被视为文人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直到近年来,藏书票才逐渐受到关注。一些刊物开始介绍藏书票的知识,并出版了相关集子。以下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概述: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国家图书馆从馆藏图书中发现一枚距今最古老的中国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这枚书票贴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集中。画面为一位古代书生在满室书籍中夜读的情景,具浓厚的书香之气和中国古典文化神韵,构思巧妙,与藏书主题紧密契合。图画工致精美,上方“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同样署名的“关祖章藏书票”还出现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由出版人吴兴文发现并收藏。



中国最早的文学人藏书票——叶灵凤“凤凰”票。



这枚书票是30年代上海著名作家叶灵凤亲手绘稿刻印,于1933年制作。叶灵凤思想进步,与郁达夫等人积极推广西方文化,包括藏书票,他亲自制作此票,并寄赠给日本友人太田临一郎。此票具有史料和艺术双重价值,对后来的一些青年木刻家,如李桦等人,可能有影响。



最早由外国人在中国制作的藏书票——“饮水思源”藏书票。



这枚书票是时期金陵大学西文教授裴德安于1928年制作。画面上一位僧人在专心致志抄写经卷,图案古朴自然,气氛肃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由发现者和收藏者贾俊学确认,这枚书票为套色版。它晚于“关祖章藏书票”,早于叶灵凤的“凤凰票”和李桦的藏书票,非常珍贵。



中国的抗战藏书票——“罗工柳藏书票”。



这枚藏书票是美院教授、1939年“鲁艺”木刻工作团版画家罗工柳的作品,以木刻画呈现两个八路军战士的头像、一面红旗和一把横置的木刻刀。这枚简单而凝练的画面表现了抗战历史中八路军的风采,是珍贵的题材藏书票。在三四十年代阵营中,这枚书票显得格外珍贵,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史价值。



土产珍品——“狮首图腾”藏书票。



“狮子衔剑”是民间的图腾吉祥图案。从30年代起,它被巧妙地引用到藏书票创作中。日本占领时期,日籍作家西川满创作的一枚“狮子衔剑”藏书票,在“妈祖祭”诗集创刊号上引起轰动。不久,西川满的友人、诗人杨炽昌根据民宅狮首图腾制作了一枚“剑狮”藏书票,被视为珍品而被人们争相索求。



中国首套青铜生肖藏书票——“金鸡报晓”藏书票。



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创作设计了中国首套青铜生肖藏书票“金鸡报春”系列。此后,每年的大年初一,新款生肖藏书票都会如期面市。每年发行的青铜生肖藏书票取材于中国各类历史文物,如像砖、年画、剪纸等图案,采用蚀刻、镂空等多种工艺,图案细致精美,充满灵气和吉祥喜气,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


扩展资料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