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鳐鳐鱼科生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2 02: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2 02:43

电鳐鳐鱼科生物,其拉丁文名字为Torpediniformes,也被称作Electricray、torpedo、torpedo fish、numbfish或crampfish。它们属于电鳐目,包括单鳍电鳐科和单鳍电鳐属。电鳐的特征包括小而突出的眼睛、喷水孔边缘隆起、前鼻瓣宽大并伸达下唇、柔软的皮肤、一个背鳍、头侧与胸鳍间有大型发电器,体盘亚圆形,腹鳍外角不突出,后缘平直,尾部具有侧褶。电鳐的背部为赤褐色,带有少数不规则暗斑。它们的鳃孔共有5个,狭小且直行排列。齿细小而多,对人的威胁较小,因此电鳐可食。


电鳐生活于近海底栖鱼类,分布于沿海水域,但较少见到。它们在黄海、渤海常见。电鳐的经济价值不大。


电鳐科的鱼类以其能发电伤人而闻名,活动缓慢且底栖,主要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若不被触及,电鳐对人无害。


Narcine brasiliensis 是一种电鳐,长约30公分至2公尺。体柔软,皮肤光滑,头与胸鳍形成圆或近于圆形的体盘。电鳐的发电器位于体盘内,头部两侧,由变态的肌肉组织构成,能发电,用于防御和捕获猎物。大型电鳐发出的电流足以击倒成人。古希腊人及罗马人曾用黑电鳐的电击治疗痛风、头痛等疾病。


电鳐目是软骨鱼纲下的一个目,鱼的腮裂和口都在腹位,有五个腮裂,身体平扁卵圆形,吻不突出,臀鳍消失,尾鳍很小,胸鳍宽大,胸鳍前缘和体侧相连接。在胸鳍和头之间的身体每侧有一个大的发电器官,能发电,以电击敌人或猎物。电鳐卵胎生,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近海,半埋在泥沙中等待猎物,一般体形较小,没有食用价值。


电鳐的发电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位于体盘内,由两对发电器构成。每个发电器由6000-10000枚规则排列的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电鳐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


电鳐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曾被用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如今,在法国和意大利沿海,一些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仍会利用电鳐放电来治疗疾病。电鳐放电电压可达300-500伏,足以把附近的鱼电死,人和牲畜碰上会全身麻痹。电鳐放完体内蓄存的电能后,需要一段时间的积聚才能继续放电。


电鳐放电时,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形成一个弱电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电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电鳐放电可以用来判断周围环境,如在黑暗的水池中,电鳗总在垂直导线中间穿梭,不会碰导线;当导线通电后,电鳗会往后跑。电鳐捕食猎物的方式如同吸尘器,可以像吸尘器一样在水中捕食猎物。


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除了电鳐,还有电鳗、电鲶等会放电的鱼类。新物种吸力超强电鳐属于单鳍电鳐科,其属名“Electrolux”来源于伊莱克斯真空吸尘器的名字,形象地描述了其捕食猎物的方式。


扩展资料

电鳐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状,像团扇。电鳐栖居在海底,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间。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它们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电鳐身上共有2000个电板柱,有200万块“电板”。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质状的物质,可以起绝缘作用。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放出电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