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9 17: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伴随基础疾病,预后通常较差,死亡率较高。抗感染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革兰阴性菌在重症肺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7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见于表2中。这种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严重耐药,包括头孢吡肟(25.0%)、哌拉西林-巴坦(27.8%)、头孢他啶(27.8%)、亚胺培南(30.5%)和环丙沙星(33.3%),且其耐药机制复杂,涉及酶修饰、膜孔蛋白丢失、靶位改变及反泵作用。铜绿假单胞菌还可能形成生物被膜,而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因其渗透性强,被认为是对抗这种菌的有效手段。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出的菌株中,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43.8%至93.8%,这与其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关。治疗时首选亚胺培南,必要时可联用氨基糖苷类。舒巴坦作为酶抑制剂,对不动杆菌有独特抗菌活性,复合制剂可能是一个选择。
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分别为55.6%、40.0%和25.0%。对于这些菌株,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巴坦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于产ESBLs的菌株,抗生素选择需考虑ESBLs的类型,亚胺培南仍是治疗ESBLs菌的首选。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重症肺炎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对左氧氟沙星外的抗生素高度耐药,且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抵抗。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替卡西林-棒酸被认为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有效。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增加,耐药问题加剧了重症肺炎治疗的难度和死亡率。治疗策略应采用抗生素阶梯疗法,优先考虑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巴坦、头孢吡肟和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以及新喹诺酮类。在获得细菌学结果后,根据药敏结果和临床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ESBLs的检测和管理至关重要,以防止其扩散和流行。
扩展资料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是根据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来区分的,如果将细菌作革兰氏染色,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菌”, 菌体呈伊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 。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