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9 17: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商业银行应从多角度识别、评估和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风险不仅要关注财务信息,还需通过非财务因素,如企业生产现场、结算账户资金流动、纳税、用电用水情况等指标,以及各类媒体和公告信息,综合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银行在授信调查时,应深入分析财务信息以外的疑点,如发现信用证瑕疵、利润异常等,避免轻信报表,有效控制风险。
中小企业可能难以准确纳税,其实际经营状况往往优于纳税体现。银行可通过“银税通”等手段评估企业状况,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银行还需重视企业经营者品行、素质和信用,通过与业主面谈,了解行业盈利模式、经营风险、品德与信用、经营思路、风险应对措施等,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建立“与业主面谈”制度,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贷款风险。
完善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制度与担保体系是关键。评级应考虑企业规模、流转周期、风险特点,包括财务指标、经营动态、主要负责人品质、资信记录和发展前景等。交通银行借鉴汇丰经验,建立风险定价机制、信用评级工具等,以减少坏账风险。同时,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担保公司评级并规范经营,推动其发展,解决“担保难”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发展租赁融资、债券融资、信托、租赁理财产品等,推进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减少贷款信息不对称风险。完善征信系统,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预防重复借贷和多头骗取银行资金。通过制度建设,改善信用环境,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信贷风险识别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客户经理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考试选拔专业队伍,提升其多渠道、多方式获取客户信息的能力及洞察力,为小企业贷款业务拓展做准备。
实施差异化小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考虑授信工作差异性,建立适应小企业贷款的问责考核制度,体现问责与免责的特殊性。制定并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制度,核算、考核和奖励小企业贷款业务,减少信息不对称,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