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9 20: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2小时前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一传统健身理念在老年人中流传甚广,但其科学性值得商榷。饭后散步的方式确实大有讲究。
首先,饭后不宜立即进行散步。进食后,人体血液会大量流向胃肠道以助消化,如果此时立即起身散步,血液会转向腿部,这可能对年轻人影响不大,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和血管功能会逐渐衰退,导致供血能力下降。若胃肠和下肢同时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心脏负担会显著增加,对健康不利。因此,饭后最好先休息片刻,再进行户外散步。
其次,患有慢性胃病的人应避免饭后散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患者若饭后散步,胃部会受到更多震动,食物对胃壁的刺激会加剧胃黏膜病变,可能导致溃疡愈合困难。行走时,重力作用会使胃下垂症状恶化。因此,这类患者应减少饭后的任何活动,饭后可选择静坐或躺卧一段时间再进行活动。
最后,不必每顿饭后都坚持散步。老年人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弱,夏季炎热时应选择清晨和傍晚散步,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冬季寒冷时可暂停早晚散步,改在中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