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9 21: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分钟前
在中国古代的汉字体系中,三点水加上鼻字旁形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濞"字,读作bì。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这个字在【巳集上】【水字部】中,其笔画数为18画。在唐韵、集韵、韵会中,"濞"字的读音被记录为$匹备切,音淠。
《说文解字》中提到,"濞"字代表水突然涌至的声音。《左思·吴都赋》中有"濞焉汹汹"的描述,而《司马相如·上林赋》则进一步描绘了"滂濞沆漑"的场景,形容水声。此外,"彭濞"一词在《淮南子·俶眞训》中被用来形容事物的积累状态,如"譬若周云之茏苁,辽巢彭濞而为雨"。在《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屑黶翳以懿濞"则用来形容深邃的景象。
在广韵、韵会中,"濞"字的读音被记录为匹诣切或匹计切,音媲。其含义与上述音同字不同。此外,"濞"字也有水名的含义,如《通典》中提到的西洱海东南流入的西洱河,合流后称为漾濞水。在《六书故》中,"濞"字与"淠"字相通,而在《集韵》中,"濞"字有时会被写作"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