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一句,“铸以为”是“以(之)铸为”,请...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在贾谊的传世之作《过秦论》中,那句“铸以为金人十二”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这里的“铸以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倒装,而是巧妙地展示了动词和介词的结合。“以”作为连词,将“铸”和“为”这两个动作紧密相连,其作用并非句式倒置,而是明确地指示了制作过程。


真正的倒装体现在“金人十二”这一短语中,它的正常语序应该是“铸为十二金人”。这里的“十二”作为金人的数量定语,被置于了中心词之后,形成了一种中文中常见的定语后置结构,赋予了句子独特的表达效果。


关于“以”字的用法,它在古汉语中如同一个多面手,既是重要的介词,又可作连词或动词使用,展现了丰富的语义变化:



作为介词:例如,它表达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代表拿取或使用(敢以烦执事),也可表目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甚至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
作为连词:在并列关系中,如“越国以鄙远”;在目的关系中,如“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以及修饰关系,如“木欣欣以向荣”。
动词形式:它与“为”结合,构成“以为”,表示认为或判断,如“皆以美于徐公”。


理解“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字,不仅要洞察其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还要深入理解其词性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这正是古汉语的魅力所在。通过《过秦论》中的这一例句,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如何巧妙运用语法,让文字富有力度和韵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