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7 09: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7 09:18
鲥鱼,一种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以其每年定时入江的习性而得名。平时,它们栖息于海洋中,而在春季的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则开始由海洋溯流而上,进行生殖洄游。这一过程通常在5-7月达到高潮,当水温上升至约28℃时,它们会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区域进行繁殖。
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产卵后,亲鱼会游回到海洋中。幼鱼则会进入支流或湖泊,寻找食物,直到9-10月,它们才随着季节的更迭,降河入海。长江的鲥鱼产卵场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会逆流而上至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甚至能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流域,鲥鱼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的范围可达广西桂平。
作为滤食性鱼类,鲥鱼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浮游生物,偶尔也会摄食硅藻和其他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由于能量需求相对较低,亲鱼的进食活动会显著减少。性成熟通常发生在3+龄,这是鲥鱼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鲥鱼(学名:Tenualosa reevesii)俗称迟鱼,属辐鳍鱼纲鲱形目、鲱科、鲥属。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鲥鱼产于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最佳美,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然而而近年来,长江水生物种频频告急,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之后,长江鲥鱼又发生危机。1988年鲥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第一级的保护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