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27 09: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7 10:03
精神症患者在结婚后是否能离婚,关键在于其在婚前和婚后的精神状态以及其民事行为能力。
若婚前患者已确诊患有精神症,但在登记结婚时,其病情稳定,处于缓解期,能够辨认婚姻事务的权益和义务,且能够作出正确意思表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其结婚行为有效,离婚则需基于其他法定理由,如双方感情破裂、一方有重大过错等。
然而,若婚后患者精神状态恶化,导致无法辨识婚姻事务,或无法正确表示其意愿,且已达到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程度,此时离婚可依据《民法典》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的相关规定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症患者在进行婚姻决策时,应有家人、医生及专业人士的全面评估和指导,确保其做出的决定符合其真实意愿,并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因此,精神症患者在结婚后是否能离婚,需综合考量其婚前、婚后的精神状况及其民事行为能力。只有在满足法定离婚条件的情况下,方能依法申请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