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是怎样的 春联的起源故事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春联的由来与起源故事如下:




起源时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年岁尾的除夕,突发奇想,在桃木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住室的门框上,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原始形式:春联的原始形式是“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能捉鬼的神人,名叫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发展演变: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用以表达美好心愿和装饰门户。后来,人们又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此时,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得名与推广:“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这一行政命令使得春联得以广泛推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