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6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小时前
在中国早期儒家的思想中,确立了“唯天下至圣”的人格风范,形成了“溥博如天,渊泉如渊”的人格信仰。这一人生信仰,便是至圣者有德容,“溥博渊泉”的价值意旨。
在为人处世中,仁德的宽宏大度,是大纲举而细目不苛,宽容于人而不苛责于人。圣德宽厚,而能容受天下之众,而得天下人的爱戴和拥护。“宽则得众”,便是这一价值意旨的重要体现。
人有裕如之德,方能从容不迫,雍容洒脱。道德信有诸己,则必能裕民以政,安民而富民。有并覆天下之慈德,则必是恩为有尽而心意有余,仁爱不已,博施无疆。
有温之品德,则必待人宽厚和蔼;有厉之品行,则对人严格要求。犹如刚柔相济一样,“温而厉”品质,实是中和之品德,具有令人恭顺的感化作用。
一个人若能怀柔涵容,而体行仁爱道德,则必得人多助、爱戴。“守柔曰强”,人生的怀柔之道德,既是克己之修为,又是顺人之品行,具有类似克己复礼之仁的价值意蕴。
在良政善治上,仁作而德政行,天下乐其善。行裕民、宽仁之政,既是自身道德修为的结果,又是彰显自身气象的重要体现。仁义一体,便是“温而理”的价值真谛。
对于统治者来说,只有行柔顺之政,方能做到“不犯天时,不乱民功,秉时养人,先德后刑,顺于天,微度人”,达致圣治。与人以顺,则得其欢心;受人之逆,则消其敌意。人生的柔顺之性,又体现为谦逊、逊让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