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9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9小时前
“悒”,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ì,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它主要表达的是忧愁、不安的情感,如忧悒、郁悒等。
在字源演变方面,“悒”字是从简体版的楷书演变而来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不安的意思就是“悒”。它由“心”和“邑”两部分组成,其中“心”表示情感,“邑”表示人群聚集,因此“悒”字通常用来表达情绪郁结、不安的状态。
在古代文献中,“悒”也有不同的表述。《大戴礼记》记载,君子终身秉持着忧悒忧悒的情感。这里“忧悒”被解释为忧念,即内心忧愁但又难以排解的情绪。
此外,《苍颉篇》中提到,“悒悒”形容的是不安定、不舒适的样子。《尔雅》中也有类似的解释,认为“悒悒”与“唈”相通,意为忧愁难平。
从结构上看,“悒”字是由“心”和“邑”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心”代表情感,“邑”表示人群聚集。因此,“悒”字常用来表达郁积、不安的情绪。
综上所述,“悒”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情感状态的细致观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