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6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小时前
资产阶级经济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阶级矛盾加剧而产生的理论体系,旨在为资本主义辩护。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向庸俗的转变、近代庸俗经济学和当代庸俗经济学三个时期。
从古典向庸俗转化开始,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重心转向劳动价值论,试图抹煞剥削本质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内部联系。创始人如英国的马尔萨斯和法国的萨伊,萨伊的经济学说强调“三分法”,混淆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提出“萨伊定律”否定供求脱节和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近代庸俗经济学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通过密尔和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发展,密尔试图调和各种观点,形成折衷主义,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则集大成,融合了多种理论。边际效用学派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反对劳动价值论,推崇主观唯心主义,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原理,倡导国家干预,标志着近代庸俗经济学与当代庸俗经济学的分水岭。二战后,凯恩斯主义主导西方经济学,但也催生了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等多元观点,以及各种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学派,如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
进入21世纪,资产阶级经济学继续发展,提出各种理论和策略,试图解释和应对新出现的经济问题,同时,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议和争论持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和评价也各不相同。
资产阶级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上以不同形式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亦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成为一门的学科,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内的意识形态而开始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