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6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小时前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在1825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辩护。顺应这一需求,庸俗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它摒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内容,致力于模糊阶级利益的对立,以各种理论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到19世纪30年代,庸俗经济学逐渐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导地位。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庸俗政治经济学开始寻求新的辩护策略,如英国西尼尔的理论。在1848-1849年欧洲后,出现了两种倾向:法国巴师夏和美国凯里的调和论试图证明各阶级利益的一致性;而英国约翰·穆勒则倡导折衷主义。在德国,历史学派应运而生,关注经济现象的历史演变。


1844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发表,对庸俗经济学提出了挑战。马克思在1859年和186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论》中,进一步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宣告了其理论的破产。随着这些著作的发表,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边际”,开始转向实证分析,更侧重于经济现象的研究,而马克思则深化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使其更具政治性和性,他主张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


扩展资料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发展阶段,产生于18世纪末,大致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大卫·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日趋反动,资产阶级经济学进入了以为资产阶级辩护为主要特征的庸俗经济学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尼尔、穆勒、萨伊马尔萨斯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