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补体缺陷病鉴别诊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与获得性补体缺陷在病因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遗传性缺陷通常源于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系统中补体系统的某些关键成分缺失或功能障碍,这类缺陷是先天性的,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相比之下,获得性补体缺陷多由外部因素引起,如烧伤、肾病综合征、肿瘤化疗、镰刀细胞贫血、脾脏切除术以及营养不良等。例如,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可能导致补体水平下降,增加感染风险。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免疫异常,易感染且补体水平异常。肿瘤化疗患者由于治疗副作用,可能伴有补体功能减退,包括低补体血症和免疫调节能力受损。



镰刀细胞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异常,常并发补体缺陷,尤其易受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这可能与D因子部分缺陷和调理功能受损有关。脾脏切除术后,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被移除,可能导致补体调理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时,由于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所有补体成分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复合物性疾病过程中,补体系统会被大量消耗,导致补体缺陷。此时,治疗原发病是纠正补体缺陷的关键。因此,鉴别诊断遗传性和获得性补体缺陷对于确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在补体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几乎每一种可有遗传缺陷。大多数补体遗传缺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备解素缺陷则属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补体缺乏常伴发免疫性疾病及反复细菌感染。总的来说,补体系统的第一前端反应成分,如C1、C4和C2缺陷,常伴有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尤其是SLE;C3、H因子和I因子缺乏增加了患者对化脓性细菌感染的易感性,而备解素、C5、C6、C7和C8缺陷的患者则易于发生严重的萘瑟菌感染。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