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吃什么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

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带立夏的习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饮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让你健康平安度夏。

立夏饭

旧时立夏时节,宁波一带的乡下用五种颜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饭,也称立夏饭。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吃一整天。

总结: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所以立夏吃什么也有所不同。比如江南一带吃立夏蛋,江浙一带吃立夏茶,也叫七家茶,而在宁波一带则吃立夏饭,江西弋阳一带吃立夏果,又称立夏粿。


热心网友

5月5日立夏吃鸡蛋。“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宁波: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长沙: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上海:上海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福建: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浙东: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安徽: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江南: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俗谚。“三新”即樱桃、青梅、鲥鱼。“三新”也有指“竹笋、樱桃、梅子”,“樱桃、青梅、麦仁”,“竹笋、樱桃、蚕豆”的。总之,在立夏时节,可吃上时令新鲜的食物。

热心网友

吃立夏饭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觉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吃海虾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吃“脚骨笋”和君踏菜
立夏日,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
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象软菜一样光滑。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
吃“脚骨笋”,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
吃立夏羹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沱’),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浙江立夏民间时兴早晨吃红枣糯米粥、茶叶蛋,中午吃羹,在米粉糊中掺以豆腐干、蒜苗、猪肉、笋丁等,称“立夏羹”。

吃立夏糊
闽东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吃“七家粥”饮“七家茶”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杭州在立夏日最为讲究。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LL -zN,叫做“七家茶”。还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吃“麦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二谓可免“疰夏”。

吃草莓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上海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

食“野互饭”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是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
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
“三新”祭祖尝食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
吃槐豆
在我国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和豌豆的习俗。
槐豆,别名蚕豆、罗汉豆。立夏时节,槐豆普遍成熟。民间传说认为,吃槐豆可以壮腰补肾,插秧、耘田时不会吃力。将干槐豆炒熟食用,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中非常普遍,人下门认为食之可健身固齿,尤以儿童、青年为宜。
立夏这天,江南很多地方会将烧熟的蚕豆串成项链,让儿童带着出门吃。
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食李美颜
民间立夏有吃李子的习俗,还有立夏食李美颜的说法。《月令粹编》说:
“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就是说:妇女在立夏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能青春长驻,称为“驻色酒”。

食夏饼、面饼和春卷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
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觉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
树三鲜即樱桃、批把、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
水三鲜即海蜘、河豚、细鱼(或有鱼昌鱼、黄鱼、银鱼、子鱿鱼为其一)。
在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

吃“三烧、五腊九时新”
杭俗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者,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五腊”者,黄鱼、腊肉、盐蛋、海蜘、清明狗。“九时新”者,樱桃、梅子、鱼时鱼、蚕豆、觅菜、黄豆笋、玫瑰花、鸟饭糕、葛芭笋。
这日,杭人还必备十二种食品。有歌唱道:“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螺蛳菜酒酿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