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3 23:3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0:59
署伏也叫数伏,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2:17
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口诀是: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所以一般来说应相隔15天一次,每月两次,但是并不是确定不变的,因为这样算下来只有360天,余下的天数积攒起来要通过设置闰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