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数伏从哪天开始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每年初伏的具体日期都是不固定的,它是根据节气和干支纪日来计算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夏至的日期为每年的阳历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中的一天,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即为夏至;

庚日指的就是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天干的数字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的数字是12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但一年有365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所以庚日的日期每一年都是变化的,以至于每年初伏的日期也是不同的。

总结:

每年初伏的具体日期都是不固定的,它是根据节气和干支纪日来计算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夏至的日期为每年的阳历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中的一天,庚日指的就是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


热心网友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古代流行的“干支纪日法”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如今年是乙酉年,7月9日是甲午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有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第四个庚日起的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如2005年就有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2006年初伏是7月20日到7月29日,中伏是7月30日到8月8日,终伏是8月9日到8月18日。

热心网友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