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大年初三晚,三水粤曲星腔传习所30多位艺员在云东海街道小明星艺术馆为村民献上了一场特别的星腔村晚。 这一传统从小明星艺术馆开馆以来已延续了五年。为了给村民们奉上精彩的演出,艺员们排练了将近4个月。晚会的筹备过程还得到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正点播报》栏目专题报道!
精心筹备登上省台
晚上七点半,村民陆续走进艺术馆。不少家庭老中青幼四代同堂观赏晚会,在丰富多彩的粤曲粤剧节目中共享新春团圆之乐。
整台晚会由省级粤曲星腔非遗传承人李月友老师编排指导,共包括11个节目,其中粤曲节目6个、粤剧节目5个。除了原有的独唱、对唱、合唱等粤曲表演形式外,今年的经典粤剧折子戏节目大幅增加,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俏潘安之店遇》、《花好月圆》等。与粤曲演唱相比,粤剧折子戏更丰富精彩,表演难度也更高,演员除了需要苦练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还要搭配服装道具才能完成表演。三水粤曲星腔传习所的艺员多为5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他们自费购买妆造,放弃春节假期外出计划,提前4个月加强排练,让星腔村晚这一传统得以年年延续。他们为星腔传承所作的努力也得到了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关注,在1月28日播出的《正点播报》中进行了将近3分钟的专题报道,为广东特有的粤式年味增光添彩。
春
节
新春快乐
SPRING FESTIVAL
粤曲星腔后继有人
星腔村晚只是云东海街道传承省级非遗粤曲星腔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2024年3月,星腔创始人“小明星”邓蔓薇的故乡伏户村委会出资2万元,创新传承方式,与传统武术咏春相结合,与博文小学、佛山市皓龙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签订“粤曲星腔”推广合作协议,在博文小学举办粤曲培训班,培养粤曲苗子;9月份继续与博文小学合作,由培训班学员代表学校参加佛山市第七届少儿粤剧艺术节粤剧折子戏比赛,凭节目《表花》获得银奖。
△博文小学节目《表花》
相关拓展
小明星艺术馆简介:2008年,粤曲星腔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明星艺术馆是目前研究小明星艺术史料最全面的艺术展馆,同时也是未来星腔艺术传承和实践的重要文化阵地,是岭南文明传承和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也是“文化三水”建设的组成部分。星腔是粤曲平喉的一种流派,由三水人“小明星”(邓曼薇)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行腔运气、吐字转板、声韵格调等方面自成一家,至今传唱不衰。邓曼薇幼年学艺卖唱,11岁即以“童星”享名,被誉为“小明星”。15岁正式在广州茶楼歌坛登台,随后创出“星腔”,成为曲坛魁首。抗日战争时期,“小明星”不惧日寇,不顾疾病折磨,坚持演唱《抗战胜利》《人类公敌》等爱国曲目,以曲艺为武器,激发无数同胞奋勇抗战的爱国热情。李月友是“小明星”嫡传弟子陈锦红唯一入室弟子,2008年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星腔”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来源:云东海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荔枝网
编辑:张颖茵
校对:冯晓碧